流动站简介

博士后流动站简介

一、燕山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介

燕山大学现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分别为: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力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将各设站学科情况介绍如下:

(一)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于1995年,下设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学科拥有充足的科研条件和良好的科研环境。拥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起重机械关键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和材料科学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轧制设备及成套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中国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机械工业高精度轧制技术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机械工业流体动力传输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并联机构及装备基础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河北省高精度轧制技术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重型机械流体动力传输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并联机器人与机电系统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现代轧制技术与先进钢铁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基地。

联系部门:机械工程学院

联 系 人:李鹏

联系电话:0335-8074783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于2001年,下设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及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本学科针对亚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相关基础理论问题,紧密结合重型机械、汽车、能源及国防工业,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形成了非平衡相变与亚稳相截留、新型亚稳材料设计合成与物性、非晶与纳米晶材料、先进钢铁材料的设计结构与性能、金属制品精密塑性加工设备及工艺性能控制、大型铸锻件材料与制造技术、金刚石及相关超硬材料、板材成形、成型设备CAD及优化、大锻件新理论与新工艺、成形过程控制、先进成形制造、先进模具制造等明确、稳定和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本学科于2005年建成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高压、微重力、急冷、深过冷、强变形等超常规手段,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形态,调制相成分,实现材料的亚稳化,并从分子、原子及电子层次上研究亚稳材料的形成过程与规律,以发展新的亚稳材料及其制备技术,这是本学科的主要特色。

联系部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 系 人:王少飞

联系电话:0335-8074631

(三)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于2007年。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网络控制与信息处理、冶金综合自动化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为河北省强势特设学科(群),凝聚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一支具有创新和竞争能力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等。

联系部门:电气工程学院

联 系 人:王慧娟

联系电话:0335-8057041

(四)仪器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于2007年。下设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仪器、生物医学仪器与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为河北省强势特设学科(群),凝聚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一支具有创新和竞争能力的研究团队。主要围绕光电检测与光纤传感技术、精密测试仪器技术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共形成了4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联系部门:电气工程学院

联 系 人:王慧娟

联系电话:0335-8057041

(五)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于2009年,下设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河北省重点学科,有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设有变频电源、高频开关电源、可再生能源、电能质量控制、功率因数校正、逆变电源、电机与控制、特种电源及故障诊断、电工理论新技术等研究室和电力电子与新能源技术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有:电力电子功率变换与控制,电力传动与轧机自动化,新能源发电与应用,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新型电工电子器件及应用。

联系部门:电气工程学院

联 系 人:王慧娟

联系电话:0335-8057041

(六)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于2003年,下设电路与系统河北省重点学科,依托河北省特种光纤与光纤传感实验室、“近海水质监测智能传感技术与装备”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河北省光电子与通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实验设备先进,科研任务饱满,经费充足;研究水平处于学科前沿,特色鲜明,部分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主要研究方向有:特种光纤与红外技术;新型传感器理论与应用;电磁测井技术与应用;海洋环境监测与海洋科学装备;非线性光学与光信息处理;新型电子材料与薄膜技术;硅光片上器件集成与系统。

联系部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联 系 人:李静

联系电话:0335-8047606

(七)力学

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于2009年,下设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力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河北省重型装备与大型结构力学可靠性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河北省重点学科。在非线性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电磁弹性多场耦合力学、工程材料与结构、材料微细观力学、计算力学及工程应用、结构振动控制与抗震加固、结构数值分析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基础稳定、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

联系部门: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联 系 人:侯立娜

联系电话:0335-8057101

(八)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于2009年,下设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河北省“应用化学”重点学科,河北省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水体重金属深度修复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及河北省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有:纳米能源材料、纳米生物化工、功能材料催化化学、环境化学工程等。

联系部门: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联 系 人:邢倩

联系电话:0335-8061569

(九)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于2009年。该流动站科研实力雄厚,已经形成一支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为主力的学术队伍。主要研究方向有:排队论与供应网络管理、系统决策理论与优化、项目管理与工程管理、金融工程与财务风险管理、电子商务与商业智能。

联系部门:经济管理学院

联 系 人:房俊峰

联系电话:0335-8387691

(十)物理学

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于2012年,下设有凝聚态物理二级学科博士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凝聚态物理河北省省级重点学科。该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科研任务饱满,经费充足。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低维、介观及人工微结构的物理性质;计算凝聚态物理;光电等功能材料及特种光纤;非线性光学材料及传感器;凝聚态理论。

联系部门:理学院

联 系 人:牛金学

联系电话:0335-8057027

(十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于2012年。本学科拥有完备的学科体系和支撑环境,拥有当前河北省唯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和电子信息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下设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均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并通过专业认证。建有河北省计算机虚拟技术与系统集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网络感知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软件中心、燕大-智谱AI联合实验室等科研支撑平台。近两次教育部学科评估均被评为B等级。2020年7月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实验室现有专任教师87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29人,并聘请中国科学院郑志明院士、日本工程院石岩院士、清华大学唐杰教授、北京大学许进教授、中科院计算所王元卓研究员等为学科战略科学家和讲座教授,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实验设备先进,科研任务饱满,经费充足;研究水平处于学科前沿,特色鲜明,部分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主要研究方向:智能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电子交易安全与网络性能优化;数据库理论与数据挖掘;软件柔性与协同;实时虚拟场景绘制与仿真。

联系部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联 系 人:李静

联系电话:0335-8047606

(十二)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于2023年,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公共管理专业学位(MPA)硕士点、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行政管理省级重点学科等一体,构成了燕山大学完整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拥有9个省级科研平台和新型智库,科研任务和经费保障充足。主要围绕行政管理、公共政策、教育政策与管理、城乡治理与区域发展等领域,通过高水平学术理论创新和应用对策研究,开展高层次公共管理人才培养。

联系部门: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联 系 人:赵兴华

联系电话:0335-8062620

二、招收条件

申请博士后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符合全国博管会及河北省博管会的相关文件要求。

三、博士后享受的工资福利待遇

(一)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享受学校同职级正式职工待遇,其国家工资按照国家、河北省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奖励性绩效工资按照《燕山大学关于印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燕大校字[2020]115号)执行。

(二)学校按照规定为全职博士后缴纳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为外籍博士后购买商业医疗保险。

(三)学校为其提供安家费5万元,科研启动经费5万元。

(四)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入站后,可以根据《燕山大学教职工周转房管理办法》申请承租一人一间的集体宿舍。

四、申请人办理进站时,向各流动站管理部门提供的材料

(一)进入“中国博士后”网站,点击“博士后人员进站、出站”,注册并填写提交进站申请。

(二)《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审核表》(2份)。

(三)《燕山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登记表》(2份)。

(四)身份证复印件(2份)。

(五)博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复印件(各2份)。

(六)博士学位论文和两篇学术研究代表作复印件(各1份)。

(七)协议书、合同(企业博士后交《联合培养博士后协议书》、外籍申请者交《外籍博士后聘用合同》)。

五、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燕山大学人力资源处(燕山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联 系 人:米洁,马巨海

联系电话:0335-8387500,8387807

传 真:0335-8047376